帕果帕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雨淹了青岛,德国人当年建的下水道没帮上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汛期!暴雨

不少城市先后陷入内涝的尴尬

而此时的青岛被公认为

“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

以样板的姿态为公众津津乐道

基本描述是这样的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

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

而是青岛,这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

……

在多年前,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他们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顺着青岛栈桥海岸线以东约5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呈拱形设计的暗渠,高度约2.5米,宽度约3米,—个成人可以轻松地走入其间。

同时,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对于防洪这件事上,德国人始终追求严谨和卓越,他们最先进的防洪神奇令人眼前一亮!

青岛上合峰会《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然而,然而,这是一个假新闻

亲身体验的现实是这样子的

6月23日17点05-10分,青岛国家站观测到34.8米/秒的12级大风,打破当地自年以来的6月风速纪录,那一年的6月24日,风速是34.2米/秒。

此刻营长先生站在青岛58中门口

几乎瞬间刮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

一阵雨后的青岛

图片源自朋友圈(选了几张面部模糊的)

让营长先生静一静,开始探究事实

据初步了解,青岛下水道总长近公里

德国殖民青岛期间修建了约80公里

而经百年更迭如今只剩不到3公里

仅占青岛下水道的千分之一

所以无论青岛淹或不淹

都跟当年德国人的“功绩”关系不大

其中,欧洲人居住区(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整个区域)及前海一带,采用雨污分流模式,雨水管、污水管分别设置;华人区(西镇和现市北区)则采用雨污合流模式,雨水、污水共享一管。

(据青岛日报)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

德国管网“雨污分流”模式一方面能确保强降雨时污水排放不影响泄洪;另一方面,确保雨水管道不会被污水杂质堵塞。

青岛市后来新建、改建排水管网中,97%都采用了“雨污分流”模式,这也确是借鉴了德国人留下的经验。

不过,德国人当年做“雨污分流”的初衷,并不是想造福青岛的中国老百姓,而是想让殖民者享有干净卫生的宜居环境。在城市化开发初期,当地人随地大小便的生活习惯令德国人头疼不已,甚至引发过一场瘟疫。德国胶澳总督府在中国城市排泄物清运方式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良方案。

所以你看,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一个事实——

德国人只是想将青岛建设成“模范殖民地”,重塑德国在东亚的“国家形象”。巨额投资建设青岛,是为了证明德国殖民模式(国家规划主导)要优于英国殖民模式(私人商业主导)。而在城市建造过程中,伴随着很多华人的血泪。

所有的一厢情愿,很有可能都

而从投资规模也不难看出,德国人确实下了血本。

德国学者TorstenWarner所著《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书披露,青岛之所以能够在当时被建设成为一座亚洲最超前的花园城市,与德国政府所提供的巨额资金补贴关系甚大:

拨给青岛的补贴总计达到1.74亿金马克。

而在所有德国殖民地中,只有德属西南非和东非曾经分别得到了2.78亿和1.22亿金马克的资金。而喀麦隆万、新几内亚万、多哥万、萨摩亚万金马克更是少得可怜。

有钱好办事,这话一点没错。

至少在修下水道这件事上,青岛人的优越感领先了全国各大中城市好几个身位。

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的两个外国租界都没有下水道至年间才实现了雨水和污水下水道的分离,但只局限于公共租界房屋密集的区域上海的法国租界和中国的老城则直到年仍无任何下水道年前,香港也同样没有污水下水道,因为一直到那时各家仍在使用干式马桶系统,而这时青岛的欧人商业区已开始安装冲水厕所天津直到年,该地外国租界的部分区域才安装了雨水下水道,但尚无污水下水道

于是关于下水道的传说

也就这样被传的越发神乎其神

造谣-传谣-辟谣-假装听不见继续传谣

这样的循环往复

也让青岛的德国下水道越发有名

最著名的不过以下几个

其实青岛并非不怕淹,遇到风暴潮与强降雨叠加、台风过境或天文大潮,防汛压力也很大。

而这个令人喷饭的“3米内存有德国备件”故事,已经成为了网络流行的恶搞素材。

“德国人来青岛旅游突然想吃家乡菜了,餐馆找不到香肠不知所措,这时侯有人说这不是德占时期的餐馆么,可以问问德国人,结果一个电话打过去,德国人是说我们既然造了餐馆肯定有准备,结果在德国人的指引下找到了用油纸包好的香肠,历时八十多年没坏,德国旅客吃了后非常高兴,大家纷纷叹服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来青岛旅游突发肾衰竭,医院找不到肾脏不知所措,这时侯有人说医院么,可以问问德国人,结果一个电话打过去,德国人医院肯定有准备,结果在德国人的指引下找到了用油纸包好的肾,历时八十多年没坏,德国旅客换上以后转危为安,大家纷纷叹服德国人的严谨。”

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温和气候水文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经地面径流汇入大海。青岛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此外,青岛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很大,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暴雨突袭青岛

德国人当年建的下水道

的确没帮上什么忙

此刻让我们致敬正能量

青岛,挺住!

风雨过后是彩虹,此刻我们共进退!

向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人们致敬!

望灾情早日退去,愿大家一切安好!

图文源自老青岛等,感谢原创作者辛勤整理

园林小营长编辑整理,欢迎留言批评指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