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果帕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代区域斗争,太平洋领土的争夺,强国纷纷 [复制链接]

1#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2/5951583.html

引言:

早在柏林会议之前,德国就开始在太平洋和其他地方寻求领土,其先驱是像汉堡的约翰凯撒哥德弗罗伊及其子这样的贸易公司,它们在萨摩亚群岛和新不列颠做生意,用烟草、刀具、布料和珠子交换干椰子仁、椰子油、珍珠和玳瑁壳、珍稀木材和海参。

一、德国在太平洋的扩张

早在柏林会议之前,德国就开始在太平洋和其他地方寻求领土,其先驱是像汉堡的约翰凯撒哥德弗罗伊及其子这样的贸易公司,它们在萨摩亚群岛和新不列颠做生意,用烟草、刀具、布料和珠子交换干椰子仁、椰子油、珍珠和玳瑁壳、珍稀木材和海参。这家企业的后继者以"长柄企业"而知名,由闯劲十足并充满帝国主义思想的西奥多韦伯掌控。

他被任命为西萨摩亚的领事。韦伯在萨摩亚首领的中偏袒一方,向受信任的土著盟友提供武器,作为交换,以大片富饶农田的形式收取费用。到年,他的公司以这种方式获得了超过5万公顷的萨摩亚最好的土地。在德国人试图废黜一位亲英国的首领并以准备按其指示行事的一位“国王”取而代之时,他们不明智地在年派出一支海军陆战队特遣队解除这位首领的萨摩亚支持者的武装。

在因而发生的交火中,德国人被击败,其中20人被杀,30人受伤。以一艘来访军舰的大炮作为后盾,德国驻萨摩亚的领事赫尔克纳佩宣布对萨摩亚群岛上的所有居民实行戒严令,其中包括英国和美国公民。英国和美国拒绝接受,而在短时间内一场全面的国际危机就此形成,涉及向萨摩亚派遣军舰以及伦敦、华盛顿和柏林之间交换言辞激烈的外交照会。德国首相俾斯麦的行动只是暂时减少了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俾斯麦因为克纳佩领事独断专行地宣布戒严令而训斥他,要求他立即取消命令。

虽然德国在新几内亚的侵略活动也使邻近的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些行政长官警觉起来,但起初他们的担心并没有引起无动于衷的英国政府采取行动。昆士兰殖民当局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先发制人地对巴布亚岛提出主权要求,而事先没有取得英国王室的同意。

星期四岛的常驻地方法官切斯特先生被派往莫尔兹比港升起英国国旗。在英国对这种鲁莽行动迟疑不决时,德国的行动迅速而果断,派出两艘军舰前往新不列颠,而且于年11月3日在腊包尔升起德国国旗。德国指挥官以俾斯麦命名整个群岛(切斯特先生宣扬主权的巴布亚地区除外),并且宣布它是德国的受保护领地。

最终因俾斯麦的行动而从昏睡中醒来后,英国事后批准了昆士兰政府的主权宣言,而且在年也宣布所罗门群岛是英国的受保护领地。德国同意在南所罗门群岛承认英国的主权以换取英国让它在萨摩亚群岛“便宜行事”,德国认为作为太平洋的一个贸易枢纽,萨摩亚具有位置上的战略优势。

随后德国巩固了它对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的统治。将其殖民地首府迁移至北新几内亚的芬夏范之后,德国发特许状给一家私营公司以便代表它管理这片。年行政职责由德意志帝国政府承担。年该首府迁至腊包尔,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不久澳大利亚军队占领整个德属新几内亚。与此同时,新几内亚的整个西半部入其分被荷兰加在东印度群岛的殖民地。

二、太平洋风暴与强权政治:年的萨摩亚气旋

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可怕力量实实在在塑造历史的事例之一是年美国和德国舰队的毁灭。在俾斯麦的德国和美国试图兼并这些岛屿的帝国主义争斗中,英国也试图要求它对这些岛屿的主权的情况下,这些舰队被派往萨摩亚。

在年南半球的夏天,俾斯麦为贸易的垄断利益、土地所有权和萨摩亚的开发而放手进行一场大赌注的博弈,涉及他的美国和英国对手。在德国领事克纳佩动用戒严令造成的紧张局势缓和后不久,德国威胁要釆取军事行动,如果它的对手不同意它对这些岛屿的帝国主义计划的话。作为回应,美国国会一致投票同意“履行我们保护我们在萨摩亚的利益的义务”。向该地区派出三艘军舰。到年3月,来自这三个争斗的强国的不少于七艘军舰还有商船汇聚在萨摩亚。

敌对的舰队在阿皮亚以外的开阔海域里下锚,每支舰队得到的命令都是防止其他国家兼并这些岛屿,那时一场严重的太平洋热带气旋扫向它们。在美国旗舰“特伦顿号,舰队司令金伯利注意到读数下降的气压计预示着风暴来临,他向其他舰队发出信号,它们全都应该靠岸。德国舰队司令不理睬他的信号,因此,所有军舰依然停泊在其锚地,包括美国舰队在内。

德国船“埃贝尔号”在最靠近海岸的地方抛锚,附近是德国的“奥尔加号”和英国的“卡利俄珀号美国军舰“尼普西克号"和德国军舰“阿德勒号停泊在这个无遮蔽港湾再向外大约米。离岸约两公里的是美国的“汪达利亚号,而所有军舰中最大的是美国旗舰“特伦顿号”,它最后抵达阿皮亚,下锚在最开阔的位置,仅仅在那片裙礁之内。

年3月15日晚上,舰队司令金伯利预测到的那场热带气旋降临萨摩亚。由于固执地拒绝起锚并在远洋上度过那场风暴,德国和美国的军舰经受了那场气旋的全力打击。到白天展现出来的是一幕恐怖的场景:巨浪击垮了不由自主的军舰,把它们圈在一起,推向参差不齐、礁石连排的岸边。德国的“埃贝尔号”第一个垮掉,因为一个巨浪令具舷侧撞上珊瑚礁,然后把破裂的残骸推向大海,几乎无人幸存。

德国的“阿德勒号”被巨浪推到海湾对面,与“奥尔加号”相撞,之后其舷侧冲向礁石连排的海岸,造成其船底破裂。“尼普西克号”试图避过礁石,在这个过程中撞沉一艘纵帆船,但随后被漂流的“奥尔加号”冲撞,由其船长使之搁浅,从而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此后不久,“汪达利亚号”被英国的“卡利俄珀号”冲撞,船尾被撕开一个口子。它的船长试图使其搁浅,但巨浪拍打这艘正在下沉的军舰,造成大批人员死亡。

漂流的“特伦顿号”与“奥尔加号”相撞,然后继续飘向失事的“汪达利亚号”。在两艘美国军舰接下来的碰撞中,“汪达利亚号”上的幸存者能够爬到“特伦顿号”上,后者承受了无法修复的破坏,因为一浪接着一浪的海水将两艘船撞在一起。只有英国巡洋舰“卡利俄珀号”设法用足全部引擎动力,避免与其身不由己的对手再度相撞,逃过了毁灭的命运,在风暴横扫阿皮亚之际,它穿过那片礁石,用蒸汽动力驶往开阔海域。

到3月19早晨,最严重的风暴已经过去,而轻微损坏的“卡利俄珀号”重返阿皮亚,见到的是几乎无法想象的毁灭场景。德国军舰“阿德勒号”以及美国军舰“特伦顿号”和“汪达利亚号”已经完全成为废物,而虽损坏但依然可以航行的“尼普西克号”停留在海滩上动弹不得。德国军舰“埃贝尔号”彻底失踪。对德国和美国来说,生命和声望的损失巨大,而美国的海军部队在日本人攻击珍珠港之前不曾在太平洋蒙受过与之相当的损失。

在这次灾难后不久写就的《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说:损失三艘美国军舰,连同那么多的军官和船员,那对国家的伤害之大,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期望,在未来半个世纪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与那些岛屿进行的所有贸易可以完全补偿这种损失。

在这次飓风期间,许多萨摩亚人冒着自己丧命的危险救助美国人和欧洲人,包括就在不久之前镇压他们的德国水兵,他们的作为是勇气与无私的事迹,当这场灾难的新闻众所周知的时候,这些事迹令世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起事件并没有改善德国和美国或英国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那场风暴后,德国幸存者在阿皮亚被小心地与美国幸存者分开,以避免发生暴力事件。多年后,德国军舰的残骸最终被并入一个沿着阿皮亚市滨海地区形成的垃圾填埋场。

三、太平洋上的公开战争

1.美西战争

虽然西班牙在19世纪初失去了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大陆的殖民地,但由于它从年以来一直占有菲律宾殖民地,它依然被算作一个太平洋国家。在年之前,通过与阿卡普尔科的帆船贸易,菲律宾向西班牙提供财富。在门罗主义公布之后,西班牙与崛起的太平洋国家即美国的冲突在所难免。

门罗主义明显意味着美国要夺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例如古巴和波多黎各,而且也包括-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如关岛和菲律宾。在哈瓦那港下锚的美国军舰“缅因号”上的神秘爆炸为美国提供了攻击西班牙在新世界的殖民地的借口,愤怒的美国政府因此责难西班牙的破坏分子。

年,在舰队司令乔治杜威的指挥下,一支美国舰队在马尼拉港队摧毁了不是一个档次的陈旧过时的西班牙舰队。随后,在前流亡者埃米利奥阿奎那多指挥下的菲律宾民族分子起义的帮助下,美国迫使西班牙在马尼拉的拥有1.3万余人的要塞投降。美国部队占领了菲律宾的首都,但不让偏激者的部队进入该城市。

在巴黎和谈中,根据威廉麦金利总统的指示,除了其他让步,美国特使坚决要求西班牙向美国移交对菲律宾群岛和关岛的控制权。偏激分子在这份条约中毫无发言权,只好继续对其美国占领军发动游击战。这一切结束于年,阿奎那多被捕获,超过10万名菲律宾人死亡,大多数是平民,而美国人仅死亡4名。

2.日俄战争

当俄国在19世纪末采取行动,以便将朝鲜纳入其势力范围时,日本对这种前景变得警觉起来:拥有一支庞大的太平洋舰队的一个扩张主义、帝国主义的巨人成为它的隔壁邻居。而且认为俄国拒绝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是严重的挑衅。在预示日本在此后冲突行为的一次举动中,日本不加警告就攻击俄国的军队,在年对驻守旅顺港的俄国远东舰队突然发动了鱼雷攻击。

日本新近现代化的军队夺取了俄国在满洲的领地并包围了旅顺港,由于日本海军的封锁,俄国人无法增援旅顺港或给其补给。迫切希望收回它在远东的财富,俄国派出了它的波罗的海舰队。在舰队司令济诺维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的指挥下,该舰队大张旗鼓地从其母港雷瓦尔驶向中国的东海。到该舰队抵达之时,旅顺港已经落入日本人之手,而军舰和船员缺乏补给,需要休整。

然而,他们并没有毫发无损地到达俄国在太平洋沿岸剩下来的最后一个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中,强大的日本舰队从朝鲜釜山港出发,拦截了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是日本舰队的司令,他的旗舰是英国设计的新式战列舰“三笠号”,日本人与俄国人在年5月27日交战。在这一天的战斗中,东乡创新而大胆的策略被人们与纳尔逊爵士在特拉法尔加角的策略相提并论。

正是这次战役才能真正说日本已经作为一个太平洋强国崛起,而且发出了它打算将其帝国势力投射到自己的海岸之外的信号。年8月,在大洋对岸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签订的和平条约中,日本从被击败的俄国人那里获得了朝鲜(在年正式被兼并)、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满洲的广泛权利,还有对旅顺港的完全控制。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

在太平洋周围,包括英国、法国、俄国、荷兰、美国和日本,大多数军事化国家和殖民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或部分时间内都是盟国或中立国。唯一的例外是德国,而在-年的时期内,随着同盟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和基地,在太平洋冲突的斗争由小规模的战斗组成。

敌对海军的实际交战非常之少:在战争爆发之际,德国的轻巡洋舰“埃姆登号"一直在太平洋,在中国沿海青岛的德国基地,消灭驶往中国的同盟国船只,还有在马六甲海峡,此后在印度洋被澳大利亚巡洋舰“悉尼号”击沉。

结语:近代帝国在太平洋领土的争夺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队最终占领了德国的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西萨摩亚群岛,而日本人占领了德属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在战争结束之际,这种岛屿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由占领的国家管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