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7720944.html文|王小骞
本文由|王小骞亲子成长学社(WXQCOLLEGE)
授权发布
1小心“破窗”这道大陷阱!
来,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赖床会上瘾?
早早前些天回来跟我提到一件事儿,说她有个同学,平时上学都来的挺早的,结果有几天每天都是掐点到,有几次还迟到了。
后来跟那个同学妈妈偶然碰到,她主动提起,原来,那段时间他们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暂居,结果回来以后,孩子就染上赖床的毛病了。
之前孩子起床还挺自觉的,不需要多操心;现在每天早上叫他起床,一定要叫他至少三次才会乖乖起来。
要说他守时吧,每天早上总要赖上那么一会儿;可要说他赖床吧,偏偏每天叫他三次以后他就起来了,也不需要叫他第四次。
就像是养成了习惯一样,从前的设定是闹钟一响就起床,现在的设定是被叫三次就起床。
原来,他在奶奶家住时,奶奶每次都会提前10分钟喊他起床;孩子被叫醒却发现还有一会儿,就继续睡下去;过会儿奶奶再来叫,他就起来了。
持续几天后,奶奶叫两次已经不管用了,叫三次才行,因为他的脑子里已经被植入了“多睡一会儿也没关系”的程序。
如果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不久以后,他就会彻底变成赖床大王,叫他起床的“指令”就会失灵,再也没有效力约束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破窗理论”。
“破窗”可是一道大陷阱!要格外小心。
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点滴的积累;而让一个好习惯变坏,一个微小的“第一次”就可以轻易做到。
孩子这一生,由无数个“第一次”组成,这些“第一次”的正能量与否,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轨迹。
如果短暂的错误不加以修正,就会变得千疮百孔。2“破窗效应”就是多米诺骨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并且想私吞这辆跑车。
之后,来来往往的路人都纷纷加入了这场“拆除大赛”,这辆车子很快被拆完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
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不仅表现在犯罪活动中,更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入“破窗效应”的陷阱里:
赖一次床,接下来就再难准时起来;
偷一次懒,就会有无数个理由怂恿你接着偷懒。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牌倒了,接下去所有的牌都会垮掉。
在孩子的成长中,他的习惯、想法、价值观都在不断塑造,只有一开始在“根”上直了,才能长出挺立的大树。
无论是在孩子的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各种原则的打破都是先有一,再有二,后生三。
所以,塑造健康人格的孩子,破窗效应不可忽视。3预防“打开第一扇窗”是关键
认识了破窗效应,父母又该如何教孩子去运用它呢?
1、要尽量避免负面的“破窗效应”。
之前有朋友抱怨她家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爱整理,房间乱的像鸡窝。
后来有一次临时去她家做客,才发现孩子的丢三落四是有原因的:
进门处的鞋子歪七扭八地放着;
客厅的零食袋子到处都是;
衣服随意地扔在沙发上;
孩子的作业和玩具乱糟糟地散落在茶几上。
这种环境之下,孩子怎么可能变得爱干净、勤收拾呢?
一个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房间,让人觉得乱放一本书都是亵渎。而脏乱的环境,会让孩子觉得乱扔都是正常。
千万不要忽视环境的作用,家长不开启“乱”的开关,孩子对自己的领地就会自然而然重视起来。
2、创造条件减少孩子打破原则的可能。
早早在家时,一直都是自己定闹钟,自己乖乖起床,只有快迟到了我才会去叫她,所以她也很少赖床,因为她知道赖床的代价很大。
每晚写作业时,如果她拖拖拉拉很晚才写,我们会准时熄灯睡觉,让她体验到学校“交不上”的感觉。有那么一两次,她就不拖拉了。
有时我们晚上会有亲子活动,如果早早没有完成任务,也会取消。
这样,为了每天能准时交上作业,并且不至于耽误地太晚,她就会尽快把作业写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孩子小的时候自制力有限,父母要有做好辅助角色的准备,来帮助避免孩子“打破第一扇窗户”。4如何巧用“破窗效应”培养好习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破窗效应也一样。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破窗效应的规律,还能利用它来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
既然打破第一扇窗会毁掉一辆车,那么搭建第一块瓦也有可能成就一间房。
早早有一段时间很焦虑,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很烦。为了让她放松一点,我买了一些字帖让她练字来静心。
一是缓解写作业带来的压力,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另一个好习惯。
让我惊喜的是,练字不仅帮助她平复心绪,还让她养成了练字的习惯。
一开始她就是断断续续写着玩,我们也不强求,后来发展到每天晚上都要练会儿字才能睡觉的地步。
换个角度想,这也是另类的“多米诺骨牌”。
很多有益的习惯,都是尝试了第一次、第二次,然后就会有无数次。
“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隔着的这道陷阱,我们要学会巧妙地绕过去。
同样,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不仅要避免孩子往坏的方向走,更重要的是推着他们往好的方向走。
我当妈后,一个很深的感悟就是:
如果父母是太阳,那么孩子就像一颗向日葵,太阳往哪照,孩子就往哪里生长。
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都决定着孩子会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
所以,巧用”破窗效应“,既能为孩子剪掉枯死的枝干,也能为孩子提供养分茁壮生长。
做好这个园丁,就是我们父母所承担的最好的角色。来源:王小骞亲子成长学社(WXQCOLLEGE)我们只研习如何给孩子输出优质的爱。原文标题《破窗效应:孩子掉进这个陷阱,好习惯秒变坏习惯!》转载已获授权。编辑:白杨
慢童年
nian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