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果帕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埠的汕头一个重要的海外移民口岸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499151661148622&wfr=spider&for=pc

潮商Plus,交易担保,放心买,潮商Plus小程序

移民是一种世界历史现象,人类有着悠久的移民历史。古代地中海地区的腓尼基人、希腊人很早就进行了移民活动,称为殖民运动。公元前8~6世纪,希腊人就向爱琴海诸岛与地中海沿岸移民,是为希腊历史的“殖民时代”。古代移民即殖民,就是为了谋生,为了拓展生存空间。

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殖民运动,是欧洲新航路开辟进而开启的近代殖民运动。但是,这一殖民运动与古代殖民运动不同,它是以战争手段实现的,是欧洲列强对亚、非、拉国家与地区进行的殖民侵略而实现的。从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开始,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工业革命开展,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到之后的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俄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长达4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战争征服亚、非、拉国家与地区。受列强殖民侵略的亚、非、拉国家与地区,有的完全沦为殖民地,如朝鲜、印度、非洲大陆、拉丁美洲;有的沦为半殖民地,如伊朗、土耳其、中国等。被侵略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地、廉价劳动力掠夺为主要的目标。

由于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剧,受强烈国家和地区人民苦不堪言,很多人被迫离乡背井,到他国谋生,这就出现了持续长久、规模不小的海外移民浪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近代中国因年鸦片战争失败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海外移民浪潮,尤其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潮汕亦难避其免。

一、近代潮汕海外移民众多的原因

潮汕人是一个著名的移民族群,从古代至近现代,从中原移到福建,从福建移入潮汕,从潮汕不断地向海外移民,尤其是东南亚,一拨又一拨,一浪高过一浪,造成潮汕素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之称,成为著名的侨乡。

近代潮汕海外移民大部分是从汕头口岸出洋的,汕头成为一个著名的海外移民口岸。这当中必有其历史背景,有其现实形势,有其有利条件,有其外部环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一、历史传承:潮汕人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

历史上的潮汕,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唐宋元时期,潮汕就有了一定的海外移民。明朝时期,虽然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策,但冒死的潮汕人铤而走险,亦盗亦商,抗拒朝廷。之中不少人迫于朝廷打压,逃亡海外,到南洋落脚,成就林道乾、张琏等知名大海盗。饶平人张琏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八大殖民伟人”之一。明朝中后期潮汕海盗落荒而移居南洋,带来了潮汕人的海外移民潮,形成潮汕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传统。

清康熙年后,朝廷开海禁。在大约年的时间里,潮汕出现了第一个移民浪潮,主要是乘坐红头船出洋,故而移民国家主要是暹罗。及近代,潮汕海外移民大踏步前进。从年汕头开埠到19世纪三十年代,潮汕地区出现了持续大约70年的第二次移民浪潮。这是对第一次移民浪潮的传承和发展。

暹罗是潮汕人移居最多的国家。潮汕人移居暹罗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曼谷王朝拉玛三世(~年)时期是华人移居泰国的高潮。拉玛三世初期,暹罗的中国移民每年大约有6,至8,人。有资料显示,19世纪三十年代,华侨华人至少占了曼谷40万居民的一半以上。可谓是“唐人之数,多于土番”。

其二、贫穷:潮汕海外移民的经济原因

从唐宋之后,潮汕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宋元丰年间,潮汕有74.户,仅次于广州府,居全省第二位。明代嘉靖年间增至89.户,人口.人,成为广东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清宣统二年(年)发展到户,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1/16。但这却造成潮汕一个老大难的社会问题:人多地少,巨大的人口过剩危机。据有关资料表明,潮汕地区每人平均耕地:明洪武二十四年(年)为11.56亩;清嘉庆二十二年(年)降为2.09亩。人口密度相当大。清嘉庆年间(—年),潮汕人口近万,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人。潮汕人用占全国1‰的土地养活占1%的人口。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潮汕人一个沉重的心结。

由于人多地少,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潮汕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民众被迫外出谋生。“唔穷唔过番”“荡到无,过暹罗”等潮汕俗语,正是道出潮汕人热衷移居海外的主要原因。

陈达先生在《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一书中公布了他对潮汕华侨家庭的调查。在户华侨家庭中,由于经济贫用而被迫出国的有户,占69.95%;因与早期移民有关系而主动投靠的有户,占19.45%;由于天灾人祸而出国移民的有31户,占34.3%;而真正追求更大发展的移民有26户,仅占2.87%。这说明贫困是潮汕移民海外的主要原因。清末侨乡澄海樟林各村移民户数统计的数字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一问题。

其三、严重的自然灾害:潮汕人海外移民的恶劣生存环境原因

潮地濒临大海,古为南蛮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瘟疫、台风、地震、饥荒、暴雨、干旱以及瘴疠等自然灾害时而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

明洪武十五年(年),潮阳大瘟疫,死者众多、陈尸杂乱,这是较早见于文献且较为闻名的潮汕瘟疫记录。清嘉庆二十五年(年),潮汕多地流行霍乱,海阳、揭阳、澄海受灾尤深。自清咸丰五年(年)至民国27年(年),潮汕各县鼠疫流行此起彼伏,潮安(今潮州)、揭阳桑浦山、潮阳棉城、澄海樟林、普宁泥沟等地都发生鼠疫。期间疫情严重的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年)三至四月,惠来县城、靖海、神泉三镇鼠疫流行,波及邻乡,发病4多人,病者十之九死。

据伍连德《鼠疫概论》载,“汕头于年受染,其病继续繁滋,直到年以后,即无记录可值。”“年于汕头曾发现肺鼠疫15例,显系由附近乡村侵入之传染。”

潮汕是台风多发地区。最早记载潮汕台风的是宋朝至道二年(年),史称“八月,潮州大飓风,毁坏州廊营砦。”此后,台风经常光临潮汕。民国十一年(年)的“八·二”台风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台风。南澳、饶平、澄海、潮阳、汕头等县市惨遭其害。据《潮州志大事记》载:“(夏历元月初十日)……受灾尤烈者,如澄海死者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六人,饶平三千人,潮阳千余人,揭阳六百余人,汕头二千人,总共三万四千五百人。庐舍成墟,尸骇遍野,逾月而山瞰海隅,积秽犹未能清”。

潮汕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年,南澳发生大地震,震中在南澳外海南澎列岛附近,强度达到里氏7.3级。潮府九邑均有不同程度的伤亡,死亡六七百人。

潮汕地区多雨,经常发生水灾,但有时也会发生旱灾。年,广东发生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旱灾,以潮汕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查各地饿死人数惠来12万、陆丰8万、海丰5万、普宁3万,揭阳、潮安等县因近沦陷区,不知确数,统计各属(西江不在内)已饿死约50万”。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沉重生存危机,富有移民传统的潮汕人作出的主要选择之一,就是远走他乡,移居海外,出洋谋生,而东南亚则是首选之地。

其四、社会动荡:潮汕人移民海外的*治动因

从年开始,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侵华战争,强迫清*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北洋*阀和国民*蒋介石新*阀黑暗统治,长期割据混战;年日本侵略中国战争;年爆发第三次国内战争。近年的历史,战争持续不断。战争就是破坏,就是灾难。而战争引起*治变革,引发革命运动,造成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动荡、混乱、灾难,是近代中国黑暗面的高度概括。潮汕人民也深受其害,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只能离乡背井,出外谋生。

近代潮汕有三个时段向海外移民人数比较集中,分别是~年、~年,~年。这三个时段之前,在本地都有大祸乱发生。比如,~年,中国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南方*局混乱。由于战乱饥荒,盗贼蜂起,粮食歉收,无力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许多老百姓及运动支持者纷纷往国外避难,特别是在潮汕,大量人口流往往海外。一战到抗日战争前,中国爆发大规模*阀割据内战。为躲避饥荒和战乱,大批中国人逃往国外,东南亚诸国成为他们的目的地。到暹罗的移民大多是来自潮汕地区的潮汕人以及梅县地区的客家人。他们从汕头乘船到暹罗的拉查翁港上岸,在此期间,来到暹罗的中国人有多万。

其五、*府对移民*策的放宽

清末到民国时期,*府对移民*策有所放宽,客观上对海外移民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年,薛福成奏请废除海禁旧例,保护回国商民的利益。总理衙门建议对良善商民回国“治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借端讹索,违者按律惩治”。不久,清*府颁布法令:“除华侨海禁,自今商民在外洋,无问久暂,概许回国治生置业,其经商出洋也听之。”

年,清*府应闽浙总督许应骙奏请,在厦门设立保商局,保护回籍侨民。年,惠潮嘉道沈传义设立汕头保商局。年,清*府设立商部,劝办商会、海外华侨商会,维护侨商利益;又陆续颁布《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鼓励侨商投资,提高侨商的*治地位。这些*策表明清*府已认识到出洋商民的价值,改变以往视出洋人民为“通番者”“海盗”“逋逃者”的旧观念,转而视为“大清子民”,并寄予厚望。

民国*府基本延续清*府的移民*策,整体基调宽松,都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国民自由出国,同时宣布实行华工劳动签订契约自由的原则,设置专门机构保护华侨利益。年,北洋*府颁布《侨商回国请领护照简章》,~年,又陆续颁布《侨工事务局暂行条例》、《侨工出洋条例》和《募工承揽人取缔规则》,并成立侨务局,“掌办关于本国在外侨民的移殖和保育事项”。年,南京国民*府颁布《工人出国条例》。这些规定,从多方面规定侨工和雇主之间、侨工与募工承揽人之间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确认侨工出洋的合法权益。*府对移民*策的放宽,推动了潮汕人的海外移民热潮。

近代潮汕海外移民众多有其外部因素。一方面,英国、荷兰等欧洲列强殖民侵占了东南亚和美洲广大地方,开矿山,辟种植园,修铁路,建城市,需要大批廉价劳力;有些殖民*府在某些时间也放宽移民*策。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暹罗*府对中国南方人移居暹罗未加以限制,导致大量潮汕人涌入暹罗。19世纪下半叶正值暹罗正值朱拉隆功大帝(—年)执*时期,暹罗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和*治经济近代化发展进程,急需大量劳工,因而采取了鼓励华侨移殖的*策。据统计,~年,从汕头移居暹罗的华人约,人,~年每年移民暹罗的潮人约为万人。

19世纪末,马来亚半岛的殖民地*府注重经济建设,社会及*治局势稳定。经济处于起飞时代,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进入马来亚。因而,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期是华人大量移居马来亚的时期。这时候,马来半岛的潮人社会已经基本上安定下来,潮人相对集中地居住在马来半岛附近的附属小岛屿,形成大大小小的潮语系社区。他们把亚马来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选择了在此安居乐业,长守至死。进入20世纪,潮汕人继续大量进入马来亚半岛,而且保持很强的势头。年,马来亚半岛的潮汕人总人口是,人,比1年增加了,人,27年的增长率达到.2%。

年柬埔寨沦为法国保护国以后,法国殖民当局对华人移居柬埔寨持欢迎态度,并招募和引诱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成帮结伙由海路或经陆路从越南进入柬埔寨。根据法国殖民当局1年的人口调查,在年时,柬华侨人口有13万。20世纪,法国殖民当局又加以限制。20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后期和二战后初期,出现过中国人移居柬埔寨的三次高潮。特别在—年期间,华人由30万猛增到42万,占全柬万人口的7.4%。民国初期至二战后,潮汕人移民柬埔寨的大增。特别是二战结束后,柬埔寨的潮汕人曾达33.6万。

年,老挝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殖民当局为改变老挝社会的封闭状态,曾一度允许华侨建房并实行免税出入境自由的优待,使外侨(主要是华侨)人数不断增加,主要是从泰国移入的潮州商人。据法国殖民当局1年人口统计,在老挝的华侨人数达到2,人。二战期间,中国人避难到老挝者一度超过2万人。

另一方面,经过第一次移民浪潮,许多侨居地开始出现血缘、地缘网络,新移民有了落脚点,得以照应,不像原来那么艰难。同时,早期移居海外的潮汕人,艰苦奋斗,拼命赚钱,省吃欠用,积聚点钱,陆续寄点回家乡,或回家探亲,大大刺激人们出洋谋生的欲望,吸引着众多的人移居海外。

二、汕头成为海外移民繁忙口岸的历史条件

海外移民的重要前提是港口,特别是便利的海港。潮汕历史上第一次海外移民浪潮出现于清朝前期的红头船时代,出洋的港口主要是南澳、柘林、达濠、神前、海门、庵埠、樟林等,当中最负盛名的是有“红头船故乡”之称的樟林。到咸丰年间,樟林港的中枢地位为汕头港所取代。潮汕第二次海外移民浪潮的重要港口移到了汕头这个新兴的港口,这有其时代背景、优越条件、现实优势、客观需求等因素。

开埠的汕头:港口优势日益增强,完全取代樟林港的地位

年,汕头依约率先开埠,成为中国又一通商口岸。开埠推动了汕头崛起,经济、*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面发展,汕头港口建设也与日俱增,逐步成为著名的开放港口。

进入近代,作为古代红头船贸易最著名、最重要的樟林港逐步为汕头港所取代,“洋船昔之泊于樟林港者,亦转而泊沙汕头”,汕头一跃成为粤东商贸的重要港口。这是历史的选择。樟林港为汕头港所取代,原因诸多,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港口条件优势的转变。樟林是古港,随着尾闾来沙日益增多,日趋淤积,入海处河床抬高,航道浅窄,大大降低了港口的开发利用价值。相反,汕头濒临南海,地处国际*金航道,背靠物产丰饶的潮汕大平原,是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聚之处,有宽阔而独一无二的内海湾,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粤东、闽西南和赣南地区交通枢纽,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

其二、交通条件的变化。樟林是古港,是红头船故乡。红头船虽然在海外贸易方面有极大的历史成就,特别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延续。然而,无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红头船到近代逐步丧失其优势。红头船是木船、帆船,船体小,载货有限,而近代兴起的是汽船、轮船,即洋轮、火轮。洋轮停靠、锚泊需要深水良港,而此良港又必须具备良好运输条件,当时货物进出内地主要仍依赖木船,而汕头恰恰拥有由韩江、榕江两条河流汇入的自然港湾,此港湾可以停泊洋轮,而木船接驳后又能通过韩、榕两江运输货物进入内地,韩江溯流更可深入粤东北、闽北、赣南,有着货物集散的广阔腹地。樟林港的红头船,无论运载能力、航行能力等都无法与近代汽船、轮船相比,红头船渐为洋轮所淘汰,在所难免,势在必然。当然,红头船在汕头开埠后仍有少量运行,但日渐衰微。

其三、地理优势的差异。樟林位置相对汕头港有些偏北,不如汕头港直对大海。晚清时期,汕头逐渐成为内陆重要航道的交汇点(韩、榕两江交汇处)。轮船不仅可走韩江,亦可沿榕江西溯,使外来船只得以扩大商圈,商品流转直接覆盖到江西,甚至湖南。英国人辛盛作如是描述:“汕头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商业……它拥有一个极为优美的自然港口,由两条河汇入一个宽阔的海湾形成。”一湾两岸,海在城中央,怎不令洋人垂涎?反过来看,水道运输方向较为单一,这正是樟林港失势的地方。

开埠的汕头:交通条件不断发展提升

移民就是人口迁徙,到异国他乡拓展生存空间。移民离不开交通设施,需要合适的、先进的交通工具。历史是前进的,人类社会的交通工具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古代交通工具相对近代落后,近代的交通工具又比不上现当代。每一时代都是对前一代的淘汰、更新与超越。

海外移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船,无船难以海外移民。开埠后,汕头成为商贸输大埠市,港口地位与日俱增,交通事业也蒸蒸日上。“自咸同间开汕头为商埠,交通事业日进千里,曾不百年,凡轮船、铁路、公路、邮电、航空靡弗具举”。

开埠后,洋船频仍进出汕头港。年,英国的渣甸汽船公司和德忌利士汽船公司正式开辟至汕头的国际航线后,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很多航运公司,如怡和、太古、渣华、华暹、民生等先后在汕头开设分支机构或开办运输业务。年,往来洋船舶只有艘,5.9万吨,到年,达到艘,.6万吨。到20世纪三十年代,汕头已成为粤东、赣南、闽西南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中国东南沿海的国际性海港。年,进出汕头的轮船达到艘,总吨位万多吨;港口吞吐量占全国沿海各港口货运量的8.76%,仅次于上海、广州而居全国第三位。

开埠推动汕头航运发展。年,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在汕头设立分局。年4月,招商局开始在汕头建浮水码头,年,再增建仓库。年,潮阳人萧鸣琴创办汕、潮、揭轮船公司,集资5万元,购买汽船4艘,行驶汕头、潮阳、揭阳,开启了汕头内河航运业。发展到3年,汕头共拥22家内河轮船公司,41艘轮船;从往来汕头——揭阳一条线,发展到遍布潮汕内河水系的12条航线。1年6月,汕头至礐石的过海渡船,开始由木船改为小汽轮行驶。海运也发展起来,汕头出现了南洋诸国的五大海运船务公司,即华暹公司、捷华船务公司、中暹船务公司、五福轮船公司、美昌船务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汕头发展的*金时期,是汕头百载商埠的繁盛阶段。汕头港口航运更加发展。

开埠推动汕头陆路交通的发展。年潮汕铁路建成通车;年,汕头至澄海樟林轻便铁路开工;年开建汕樟公路,3年修建广汕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汕头成为粤东乃至闽西、赣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运输中心。这无疑为汕头成为海外移民港口创造必要条件。

开埠的汕头:得开放之先机

开埠后,外国人纷纷进驻汕头,设领事馆,掌管海关,做贸易,传教会,办学校,建医院,宣传西方思想文化;海外潮商踊跃来汕做生意,办工厂,开银行批馆,建骑楼;国内商人齐聚汕头作出口贸易……汕头人口不断增长,成份日益复杂;城市不断扩容提质;文化多元化、思想多样性;生活方式不断时尚,日益潮流,成为一座极其开放的近代都市。

社会开放是移民,特别是海外移民的重要前提。古代社会不是没有移民,但因较为封闭而移民相对有限。近代社会高度开放所带来的移民,更有势头,更大规模。开埠就是开放。近代汕头因开埠而开放,开放社会养育族群的开放心理,开放心理驱动族群告别故土,辞离家乡,走向开放的世界。于是,粤东各地乃至赣南、闽西南各地居民齐聚汕头,从汕头港乘船出洋,到海外谋生。开埠的汕头,得开放之先机,成为海外移民的十分火热口岸。

开埠的汕头:商贸日益发展繁盛

货如轮转。商业贸易活动十分活跃,非常流动。开埠前,汕头商贸就已经非常闻名,所以恩格斯盛赞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有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因开埠而成为通商口岸的汕头对外贸易日益发展繁盛。“从此举凡潮州出入口贸易者皆以汕头为吐纳,汕头与新加坡、暹罗、海防、苏门答腊各地商贸日繁,贸易额也以次激增。”汕头“外贸之销售内地者日益繁多,内地产物之运售海外者亦较百十年前激增倍徙,由是而贸易之事日加繁盛”。汕头与香港、新加坡、曼谷、西贡、英、美、日等国家与地区进行对外贸易,逐渐形成了以汕头为中心的汕—香—暹—叻国际贸易圈。

商业贸易是开放的,是交流的,必然带来人员的流动。固然,这一流动是双向,有进也有出,但是,有着海外移民传统的潮汕人,则借助汕头开埠这一时机,怀着美好梦想,过番下南洋,到东南亚淘金。于是,近代潮汕兴起了第二次海外移民浪潮,而其主要口岸就是开埠的汕头。汕头首任市*厅长萧冠英在其《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一书中称,“汕头一埠,以其为岭东唯一海口”,“凡此等地方,外出南洋群岛及东南亚细亚之移民,与夫对外贸易,悉由此经过。”当然,年开埠后,从汕头口岸向海外移民的,除了潮汕人,还有梅县、福建西北部、江西南部的客家人等。

三、汕头口岸大量的海外移民

从年汕头开埠到20世纪三十年代,潮汕地区出现持续约70年的移民高潮。现存较早的潮人移居外国的明确人口数字,来自年12月31日潮海关税务司克立基编写于汕头的《~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报告称:“汕头地区从留居国外的移民得到不是好处,一位有资格的中国权威估计这些移民的人数(包括长期定居和临时移居)至少有万人。”

以出口数字统计,潮汕移民在年就已突破10万大关,年达到68万,年有85万之多。据海关统计数字,到年时,潮汕地区到海外的移民的人数已不下万人。

近代潮汕海外移民大都集中到汕头口岸,汕头港承担着繁重的移民事务,包括出国的,也包括回国的。对开埠后汕头口岸移民海外的人数,无论时间段还是总数量,都不齐全,出处也较多,有来自汕头海关统计的数字,有来自汕头市志显示的数字,有专家学者研究的数字。可以说,没有权威的数字,未有统一的数字。

从时间段的数字看:《汕头海关志》的数字是,~年汕头口岸年均净出口为9,人,~年年均净出口为21,人,~年年均净出口为22,人,~年年均净出口为24,人,~0年年均净出口为28,人,1~年年均净出口为31,人,每年大约有2~3万人移民海外。

学者李宏新先生在其大作《潮汕华侨史》中,运用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汕头海关志》数字进行研究,统计出~年汕头口岸往来海外旅客数量。

据《~年汕头口岸进出口旅客统计表》以及《潮海关史料汇编》可知,年至年往来外洋的,出口1,,人次,入口1,,人次,出超,人次。又据《清同治八年至民国三十七年(~年)从汕头口岸往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出入境人数统计表》可知,年至年往来外洋的,出口,人次,入口,人次,出超89,人次。两者合计出超,人次。

岭东第一个华侨团体“岭东华侨互助社”(9年8月至年8月)曾统计汕头港移民海外人数,数据只有~年上半年。《岭东华侨互助社的建立和发展》一文根据岭东华侨互助社周年纪念特刊、五周年纪念特刊有关资料计算数据并制成表格。如下:

这份表中,年记录的数字与潮海关记录的数字相同,应该还是来源于潮海关;年、年、年等则有所差别,但出入超的大势一样。

另外还有一些数字。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每月经汕头出国5,人以上。年出现了有记录以来首次人口回流的记载:当年人口,人次,出口83,人次,负增长达22,人次。

对开埠后汕头口岸移民海外的总人数看,也有不同的统计数字。

*挺先生研究的结果是:~年,经过汕头口岸移民港澳和东南亚的人数,在万人左右,其中多数是潮汕人。

杨锡铭先生研究的结果是:年汕头开埠到年,出现了潮人向海外的第二次大规模移民高潮。在这一段时间里,经过汕头口岸移民港澳与东南亚的人数在万人左右,其中多数是潮人,与*挺先生的数字一致。

赵春晨、陈历明先生依据汕头海关统计数字,认为从年到年66年间(其中缺一年数字,实为65年),从汕头口岸净出口的人数为.12万,平均每年为21,人次。又据估计,到年时潮汕地区在海外的移民人数已不下万,此后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林济先生给出的数字是:在70年的移民高潮中,潮汕地区大约有~万移民最后定居于东南亚。按《~年潮海关十年报告》的估计,从汕头口岸出国的移民“最后有75%回来,而25%的人则在他们选定的国家安家落户”,实际移民定居东南亚的潮汕人也应在万左右。

以上数字基本认定为万左右。其他数字还有:陈海忠先生研究的结果是,在汕头,从1至年间,有万余人出国往东南亚各地,同期回国的仅万余人,净出国人数66万余人。《汕头市志》的数字是,“自光绪三十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年),经汕头出国侨民共万余人,归国侨民计万余人,出国比归国人数多出万余人,相当于当时潮梅人口的1/3。连同光绪以前出国人数合计不少于万人。”

应该说,上面对近代汕头口岸海外移民的数字,参差不齐,莫衷一是,但基本是出于潮海关史料的。说明问题离不开如实的数字,数字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可以说清一些问题。尽管以上关于汕头口岸海外移民的数字不一而足,但一个可以让我们定论的,就是开埠的汕头成为海外移民的重要口岸。

年开埠后,汕头口岸移民海外规模大,人数众多,持续时间长久。移民的主要国家与地区是东南亚与港澳。

随着年汕头开埠、移民合法化,潮人往来泰国者络绎不绝。潮海关资料显示,年、年、0年、5年、年这5个年份,由汕头口岸直达泰国曼谷的出超人次分别是17,、21,、25,、23,、11,人,曼谷口岸是这5年份中出超人次最多的目的港。据2~年暹罗海关统计,这期间直接从汕头来到暹罗的华人共有,人。至年,暹罗总人口是8,,人,其中华人大约有,人。华人,特别是潮汕人,绝大多数居住在曼谷。

从年开始,汕头与新加坡就有客轮往返航行。年,从汕头到达新加坡的人数有23,人,占当年入境华人人数的30%;年,有34,人,占28%。20世纪前40年,涌入新加坡的潮汕人不断增加。到年,潮汕人已达82,人,占全国人口的19.6%。

汕头开埠前,不少潮汕人以契约华工为主要形式来到马来西亚谋生。开埠后,通过汕头港移民马来亚的人数不断增多。马来西亚的一些地方几乎成了潮汕人的聚居地。柔佛州首府新山被誉为“小汕头”,吉打州一处名为“港口十间店”的村镇被誉为“北马的小普宁”。年,大概有37,人,年,增长到69,人,1年发展为76,人。到年,马来西亚各州的潮汕人已有,人。

印尼的潮人在各属华侨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其中的苏门答腊与汕头口岸联系密切,往来频繁。据潮海关的数据,从年至年20年间,由汕头口岸在苏门答腊近13万人次,返程仅1.2万人次,未计逃离海关监管部分,其出入人次比例大约为11:1,差距悬殊。据年民国*府侨委会材料显示,年印尼有潮汕人,人,占当时印尼华侨总数10%。

汕头开埠后,有轮船航行于汕头与越南西贡之间。法国殖民*府为开发越南采取吸引华侨劳动者的*策,于年在西贡设立移民局。从汕头出境移居越南的潮汕人大约有10万之众。至抗日战争前夕,越南的华人已超过万人,其中潮汕人约25万。

相关数字表明:~年,由汕头往曼谷、西贡、新加坡的移民共计,人。~年,汕头移民南洋各国出口为1,,人,入口为50,人,出入口对比,出超为,人。~8年,从汕头出口移民2,,人,入口1,,人,出超为,人。

汕头开埠后,洋船来往于香港与汕头之间,与香港仅一夜水路,交通方便,促使更多潮汕人到港,从此香港成为潮人旅外的热门地带。至年前夕,在香港的潮汕人已有万余人,占当时在港81万多华人的1/27左右。他们大多聚居于九龙尖沙咀,因此,该地“潮州语言,得以通行,则知该地潮州人之众也。”

赵春晨、陈历明在其编著的《潮汕百年履痕》一书中,对樟林五百名侨民侨居地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的数字如下:

除了东南亚与港澳地区,会还有其他地方。根据《~年汕头口岸进出口旅客统计表》,汕头口岸的往返港口还包括日本、秘鲁、卡亚俄(今属秘鲁)、阿皮亚(今西萨摩亚首都)、瑙鲁(大西洋西部岛国)、萨摩亚(南太平洋岛国)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现存有27年年份的记录,共计出口84,人次,入口22,人次,出超62,人次。

9~年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热带作物出口市场衰退,新加坡、马来亚首先受到影响,锡和橡胶跌价,大批工人失业,当地*府拨款遣送失业者回国。从~年,潮汕华侨每年回国人数都超过出国人数。经济危机影响所及,各国失业后备*不断扩大,华工在侨居地空前过剩,中国移民到东南亚各国受到抵制。7年7月,暹罗*府制定入国法,对华侨入境实行限制。年8月,新加坡、马来亚也宣布移民入口限制条例。从年起,经汕头出国人数,多的时候有八九万至十来万人,少的时候也有二三九万至五六万人;回国人数学,多的时候有七八万至十来万人,少的时候也有一二万至五六万人。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汕头,随后封锁港口,人民搭船出国已无可能。年日本投降后,大批华侨和侨眷争先恐后乘船往东南亚各国,引起南洋各国*府的注意。年3月开始,暹罗*府开始限制中国移民入境,规定每年中国人入境往泰国只准10,人(新客),其中7,个名额由汕头口岸安排。后来,暹罗*府借口华侨由安南偷渡入境,把规定年汕头可入境往泰国的限额7,名减为2,多名。年11月,法属越南西贡也规定华侨新客须有*府或领事馆签署的入口证才可以前往。年8月,马来亚英国殖民地*府驱逐华侨出境,几百名华侨回汕头把收容在救济院。

四、移民造成的影响

近代汕头口岸持续的、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浪潮是近代汕头、也是近代潮汕一种社会现象,乃至是近代世界一种社会现象,对汕头及整个潮汕的历史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是造就了海外一个庞大的潮人群体。近代东南亚各地散布着大量潮汕移民。据年版的《新编暹罗国志》估计,泰国华侨万,潮人占60%,应有.4万人。据年《马来西亚人口统计报告》,潮州人有,人,占总人口13.92%。据香港《华人》月刊的数字,年新加坡潮人为82,人,年为,人。据年中央侨委《侨情简报》32期数字,柬埔寨潮汕华人(包括华人)有21万人。据年中央侨委《侨情简报》32期数字,南越潮州人有36.8万人(包括部分海南人)。据《印度尼西亚华侨史》给出的年华侨总数,以及《印尼华侨史》年给出的各籍华侨数据折算比率,估计至年,居住在印尼的潮人人口在15.2万至16万之间。

由于海外潮人的大量增多,遂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之称,潮汕成为著名的侨乡。海外潮人不忘祖国家乡亲人,他们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慷慨解囊,支援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东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祖国革命运动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外潮人义无返顾地支持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踊跃返回家乡投资,参与家乡建设……正因为如此,*中央考虑汕头有众多华侨优势,于年设立汕头经济特区;鉴于汕头是著名侨乡这一优势,于年成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

其次是推动了海内外华侨团体的产生发展。随着海外潮人的增多,由其组成的社团也日益增多。年,泰国潮州会馆创立,这是泰国最大规模的同乡会组织,华侨报德善堂是泰国最大规模的慈善机构。马来西亚是潮人移民较多的国家,潮人社团最多。最早最具规模的是年在槟榔屿韩江家庙成立的马来亚韩江公会联合会,这是大马潮人统一的同乡机构(现称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简称“马潮联会”)。截至年,马来西亚各地的同乡社团不下个。8年,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正式成立,是会员最多的社团,也是新加坡潮人同乡团体的最高组织。年,印度尼西亚成立的“清明众义冢公祠”(后演变为印尼泗水惠潮嘉会馆),是年以前潮人参与的较大社团。在柬埔寨,19世纪70年代,潮人便依照法国殖民当局的规定成立了潮州帮;1年,柬埔寨潮州会馆正式成立,该会馆是当时潮人最大规模的民间福利机构。在越南,年之前,越南潮人团体数量不少,大部分是由早期分布各地的潮州帮转型而来,较为著名的有十个,其中比较出名的用棍铺潮州义安会馆(年成立)、薄寮潮州会馆(19世纪潮成立)、迪石潮州义安会馆(2年成立)等。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本阶段更是潮人云集,尤其是香港,潮人社团涌现,潮人社区形成,商业巨子迭出,各界名人多有。他们在本土之外,为港澳台的建设、城市发展添砖加瓦,并与当地人民携手创造历史,作出就积极的贡献。

早期海外社团的活动及功能主要是:⒈互助。包括襄赞商务,赈济灾荒,保证和扩大团体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资源。⒉协调。调节团体成员内部关系,维持群体内部的秩序。⒊满足团体成员精神需求。例如祭祀、演戏等。核心理念是以强化家乡观念和族群凝聚力为纽带,集中团体成员力量,谋求一致的利益。对此,冷东先生作如是评述:海外潮人社团“从互助互济、自卫自强的秘密组织发展成为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有法律观念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的近现代社团,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调节自身的功能,并且自觉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经久常新,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潮汕本土也有一些华侨团体,主要是在归侨增加以及潮侨往来逐渐频繁的情况下由归侨成立的。潮汕第一个华侨团体是“岭东华侨互助社”。岭东华侨互助社是由*伟卿等一批归国华侨发起倡议而创建的,8年筹建,9年8月23日在汕头宣告成立,总部设于汕头。其宗旨是:发扬侨胞互助精神,解除侨胞困难,组织侨胞力量,建设乡土,参与国事。其鼎盛时期有海内外分社共29个,社员6多人,这些社员的祖籍地主要分布在5个县:潮阳、澄海、潮安、普宁、揭阳。此外,还有大埔、饶平、梅县、丰顺、惠来、汕头、永定、兴宁、平远、文昌、五华、宝安、南海、蕉岭、陆丰、琼东、南澳等籍社员。社员侨居海外各地,越南、暹罗、新加坡、香港等。年8月23日,岭东华侨互助社更名为“汕头南洋华侨互助社”,并继续扩充组织,发展会员。在潮汕沦陷期间,曾为抗日救亡作出贡献。年,岭东华侨互助社由汕头市侨务局接管。

再次是推动了汕头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海外移民是近代汕头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但它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最为核心的,最直接的,就是推动了汕头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频繁的海外移民带活了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外国人纷纷来到汕头设领事馆,建教堂,办学校,起医院,促进汕头城市近代化;海外华侨华人踊跃来到汕头,建造大量的以骑楼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建筑物,投资金融银行业,办工厂、建铁路、公路,发展航运,投资水厂、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办报纸、建图书馆,推动汕头近代化;各地商帮、商会来到汕头设会馆,建商行……汕头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独领风骚,遐迩闻名。

频繁的海外移民带活了近代汕头社会建设,形成近代汕头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开埠就是开放包容,海外移民是开埠的结果,也是开放包容的产物。在海外移民浪潮的推动下,近代汕头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因开埠而产生的壮观的海外移民潮,直接催生了一个高度开放包容的新汕头。因移民众多,人员往来频繁,汕头城市人口成倍增长。汕头有了外国人,也有了中国人;有了传教士,也有了华侨华商;汇集了潮安人、揭阳人、潮阳人、饶平人、惠来人、普宁人,也汇集了梅县、福建、江西等地客家人;迎来了郑智勇、陈慈黉、林义顺、高绳芝、蚁光炎等等海外潮商,也迎来了李柏恒、胡文虎、张煜南等海外客商;有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化,也有东南亚文化;有客家文化,也有了广府文化,更有潮汕文化。近代汕头在移民海外的影响推动下,以其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壮美的魅力,迎接国内外友人齐聚汕头埠,大大推进了汕头的开放包容,形成了近代汕头鲜明的开放包容城市特色。开放包容成就了近代汕头百载商埠的辉煌。

频繁的海外移民带活了近代汕头营商环境。开埠带来的大规模海外移民,汕头港由此活了起来,汕头口岸由此动了起来。开埠的汕头,吸引了国内外商人建码头,搭货栈,办旅馆,设批馆;有了南生公司、永安堂,形成充满活力的商业网络;进出口贸易与日俱增,繁盛发展,非常有“活嗒力”。汕头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成为著名的百载商埠,频繁的海外移民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频繁的海外移民而带活了近代汕头文化教育交流与发展。人的流动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和途径;人的流动,就意味着文化的流动。“人是观念、信息、文化的载体。当人迁移流动时,不论是迁移流动的个体,还是群体,所具有的各种文化特征,所遵循的文化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生产生活方式,毫不例外地随之而移动。以生活方式为例,生活方式以人为载体,个人有个人的生活方式,群体有群体的生活方式,因此人口迁移的同时也迁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也同样如此。”因开埠而出现的频繁的海外移民潮,既推动了中国文化、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海外文化也反哺汕头,传入潮汕,促进了海内外各种文化教育、国内各地文化教育汇集汕头,从而推动了汕头乃至整个潮汕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作者:陈友义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