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月的茶山格外的美,为历年来所未见。遭遇春茶时节重度干旱侵袭后,雨季丰沛的降水唤回了大地的勃勃生机,自然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让人惊叹!
相约邹东春先生、聂素娥老师夫妇二人驱车前往帕沙茶山,此番同行的还有友人崔梵音。仅仅只是二三年的光景没有到访帕沙寻茶,从勐海县城通往格朗和乡的道路已经焕然一新,道路拓宽了一倍,各种标识齐全。就连道路两侧不时一闪而过的大石头上也铭刻有“茶”字,茶的元素已经深深嵌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偶尔会在路边修造有观景平台,设有凉亭,凭栏回望,地处勐海坝子的小城,一栋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日现繁华的城市风貌。
驱车缠山而行,旧时的乡村风貌不再,因茶而富的乡村渐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车至格朗和乡,停车在黑龙潭边漫步,经过一番环境整治后,碧波荡漾的黑龙潭,一眼望去竟有烟波浩渺的感觉,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临水而建的村寨房舍,令人欣羡又惬意的乡居生活风貌。
穿过甘蔗林间的乡村公路,沿着村村通工程修建好的水泥路直奔帕沙山上而去。道路的宽度堪可容纳两辆车交汇通行,临近半山的路上,修造了一座简易的寨门,或许过了秋茶时节,往来之人不多,寨门处并无人值守。再往山上,行至帕沙中寨寨门口,值守的村民将我们的车辆拦下,确认我们约好的人家,并对车辆牌号登记后,才允许我们通过。趁着检查的空档,我下车仔细打量这新建的寨门,比起半山因陋就简而设的寨门,帕沙中寨修造的寨门堪称豪华。寨门两侧还有一幅对联:“山光扑面因朝雨,茶林深处有人家”,新寨门、对联无不显示出因茶而富的中寨人对于宣传的重视,但也无形中透露出汉文化在这哈尼族人村寨打上的烙印。
此番相约探访的是帕沙茶树王主家,离开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仍然是旧日的土路,让人一下子就回忆起过往的道路交通状况。
到了帕沙中寨17号茶树王主家的门口,房子对面一座低矮的房舍里,一位哈尼中年妇女正在织布,这是哈尼族女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同行的聂素娥老师同主人打过招呼后,上前动手一试,不多时就退了出来,摆摆手笑着连称:“不好整!”
茶树王主家门口立了块牌子,上面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