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帕金森病的进展性,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在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程进展较后期阶段要快,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对今后帕金森病病的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但是,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更需要长期管理,以期达到长期获益。帕金森病病的管理,既要控制运动症状,同时要注意尽量延缓和减少运动并发症(如:异动症和症状波动)的出现中晚期的帕金森患者还需妥善处理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并发症(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
帕金森患者是不能离开药物的,吃药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的注意的问题仍然很多,帕金森病人怎样用药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综合化原则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单纯靠某一种药物即使是左旋多巴也难以达到长期稳定的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联合应用左旋多巴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对增加疗效。减轻症状波动是十分有益的。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要的康复治疗也应同步进行,体现出“综合化”的特点。
(2)规范化原则
这里主要指合理选择起始用药的时机、剂量和设计用药的方案、疗程等。以往的治疗主张越晚越少地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通常无法较理想的控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因而现在早期适量、以小剂量开始足量使用药物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共识;同时无论是手术后的患者还是未手术的患者都需长期足量用药。
(3)个体化原则
即所谓的“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症状轻重、功能受损程度、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心理状态以及个人经济负担等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不能千人一面、方案类同。
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方案要综合考虑疾病所处的阶段、症状程度、患者的年龄、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等因素而制定。用药方案包括用哪种药物、服药次数、服药的剂量。
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变化,治疗方案也应随之变化。
服药次数主要决定于药物作用的时间。如果服药一次能管用6小时以上,一天可以服药两次。如果服药能管用4小时,一天服药则为三至四次。这样做为了保证患者的症状在一天内相对平稳的得到控制。
服药的剂量,原则是“按需供给”。帕金森是因为多巴胺合成减少而带来的一系列运动及非运动障碍。每个患者多巴胺的欠缺量是不一样的,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补给多少,要根据患者疾病阶段、症状程度来判断多巴胺的欠缺量,看患者对于症状改善的需求来判断多巴胺的补给量。
用药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患者可否自己增加药量?自己擅自增加药量会有哪些不良后果?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较多,如何优化调整需要专业知识。患者自行调整用量可能增加风险,降低疗效,适得其反。帕金森药物治疗的调整,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物不像以前那样管事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就过劲了”。这时该怎么办?
由于疾病进展,同样剂量的药物产生药效持续的时间缩短了。如不增加给药次数,或调整用药,在用药间隔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加重,这种现象就叫做剂末现象。
对付剂末现象的处理原则是调整治疗方案使药物的浓度稳定,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临床上主要通过抑制药物的降解来治疗,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李娜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神经内五科副主任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相关疾病、老年痴呆等变性疾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二等奖5项。目前承担河北省卫计委重点科技研究计划一项。社会任职:1.河北省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2.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组秘书3.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4.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帕金森及相关疾病学组副组长。
-(病房)(医办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