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果帕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玫瑾我用40年的上千例罪案,揭示家长对 [复制链接]

1#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作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立足于40年研究基础,一直致力于揭示: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李玫瑾教授从上千例罪案中总结出一个关键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她相关发言的总结整理:

0

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所以我们往往忽视家庭教育,认为只要是爸爸妈妈,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也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幼儿时期会与父母建立情感依恋和情感联系,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很多家长“我现在的工作特别好,收入也很稳定,但是我的孩子还很小,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我该怎么办?”

工作挣钱,可能永远没有尽头,但孩子的关键期只有几年,错过就是一生,孰轻孰重,一定要衡量清楚。

还有一些家长疑问,家庭中是不是要有分工?很多孩子在幼年期都由妈妈集中照顾,那爸爸干什么呢?我也给大家讲一个观点: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全力以赴照顾孩子,做爸爸的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好育儿支持。但是爸爸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给妻子足够的爱,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要关心和照顾妻子。不要夫妻双方都集中面对孩子,让孩子觉得“我是家庭的重点”,你们都要围着我转,形成自我中心。妈妈照顾孩子,爸爸照顾妈妈,这样家庭就会形成圆满的链接关系,而不是双箭头的中心关系。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情感会发展——他先是“瞄准”一个人寻求感情慰藉,当情感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