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身处“围城”中的苏轼正在进行他人生中的转型。苏轼在黄州感悟颇多,自然风光给了他开阔的心胸,开封城中的种种失意被抛在脑后。于是,乘舟游玩赤壁时,苏轼写下了自己的感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怎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怎样的民族。
01
过去一直争论不休的人类起源到今天基本已经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了,那就是——非洲。非洲本就拥有最丰富的自然资源、肥沃的土壤、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确适合作为人类的起源地。但是就是这么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生活的种族,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种族,很多贫民连饭都吃不上。那么问题就来了,非洲人连温饱都没得到解决,肚子都不能填饱,怎么还偷懒不去劳作耕种呢?对这个问题,专家则表示:看人家有啥好东西,不是不想,是没必要。
▲非洲穷人照片可能有人会说非洲地处热带,高温、少雨、气候干燥,所以在那种环境下粮食自然很难生长了。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说这话的人似乎忘了世界上有个“热带雨林”的存在,实际上非洲很多地方的雨水是非常充沛的,这样的气候反而更加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记得初中地理课本上就提到过非洲一些肥沃的土壤可以做到一年三熟甚至四熟,而在中国南方也只能一年两熟。少雨的地方主要是沙漠地区,比如埃及的很多国土上,但是又因为有尼罗河的灌溉,埃及的土壤同样肥沃得不像话,不然凭什么埃及会有最古老的人类文明?
▲非洲雨林照片非洲人不喜欢种粮食,关键还是非洲的自然资源实在太过丰富了。还是以埃及为例,埃及有不少农业省,很多都十分贫穷落后,但是那里的农民实在谈不上勤劳。如果去开罗以外的地区旅游,汽车驶过公路,会看到沿路上很多人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着车辆出行。他们不是没见过汽车,只是习惯了无所事事,生活十分自由散漫,无论老幼。那么他们怎么吃饭呢?不要急,埃及的土壤已经肥沃到只要撒一把种子由着自己性子胡乱种都能有收成的地步了,农民们再懒散都能被土地养活,当然也就仅限于温饱的水平,实际上也没什么人有努力拼搏改善家境的想法。
▲非洲人照片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千年一叹》中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埃及的祖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一群人,他们在落后的生产力背景下徒手建造了金字塔,难道就是因为祖先太过劳累,所以后代要歇下来喘口气,而这口气就喘到了现在?实际上这只是文人们的随性感想,估计连余秋雨先生自己都没太当回事。其实整个非洲都是因为资源丰富而懒散了下来,他们习惯了不劳而获的生活,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想去奋斗,这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
02
反观中国,中原大地上的环境同样诞生了农耕文明,但是因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远不如非洲,人口增长也比较快,所以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养活人民。而且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就常常发大水,很多地方旱涝无常,所以华夏民族需要不停地来回迁徙,每次迁徙后都需要垦荒耕地,就这样慢慢就养成了自强不息、与天争命的民族精神。因为中国人民过于勤劳,土地的肥力也就越来越弱,进一步刺激了垦荒的行动。所以中国人理解不了非洲人的懒散,非洲人也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勤劳,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刻入了民族的骨髓中的。
▲香肠树照片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种非洲的特色农作物,解答非洲人为啥温饱问题没解决还不劳作的疑惑。这两种植物虽然没有遍布非洲,但是大部分非洲人都把它们的果实当作主食,它们也养活了一方百姓,而辽阔的非洲大地上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作物,才有了非洲人民不事劳作的资本。
先说说“香肠树”,这种树长在非洲草原上,树不高,只有6-12尺,这对当地人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他们摘果子就不必费劲了。事实上也正是这种矮壮的树种才能结出粗大肥硕的果实,他们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垂着,被长柄连在树枝上,就像是一节节香肠,所以有了“香肠树”之称。
▲非洲人摘香肠树果实照片香肠树的果实是可以当作主食来食用的,一棵树上能结出的果实足有10斤重。果实的味道偏甜,富含淀粉,也可以用以酿酒,可以说是上天的恩赐。除了人类,香肠树的果实也是很多动物的粮食来源,尤其是每逢干旱的时节。我国也有引种的香肠树,在广东和海南可见,但是毕竟光照、温度等因素都有所不足,因此结出来的果实无法食用,只能把香肠树作为观赏植物。
▲面包树照片再说说“面包树”,同样也是热带树种,喜光、耐旱、耐瘠,在非洲一些干旱地区适宜种植,因此成为了非洲当地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面包树上结核果,呈椭圆形、圆锥形,直径25mm左右,同样富含淀粉。与香肠树不同的是,面包树的果实要在烧烤后才能食用,风味有些类似面包,质地松软、酸甜可口,因此得名。
▲面包树果实照片面包树是食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一种,一棵面包树一年可以结果二百余个。面包树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材质轻软粗壮,可用作建筑材料。如萨摩亚人常用的小船,其原材料就是面包树,而用面包树建造的木屋可以使用50年左右,面包树的树皮也是制作绳索的好材料,可谓一身是宝。而且面包树成活和成长十分容易,不需要人们去可以照顾,所以养活了不少当地人。当然面包树我国台湾、海南同样有引种,但是也因为条件不适宜很难结出可食用的果子。
如果去非洲旅游,千万别忘了去市场看看,各种动物的肉、海鲜到处都是,鲍鱼能卖出白菜价,可见当地的资源丰富到什么地步了。试问,就这样的环境,谁有心情认真种地?
结语
非洲的资源不止体现在动植物的丰富上,各种矿产、石油的储量同样让人吃惊,但很可惜非洲人民却缺少保护资源的能力,因此受到了西方列强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至今也无法掌控属于自己的资源,反而频频引发战乱。不得不说,这些都是人类的贪婪造的孽。非洲也不是没有明白人,这些年在农业发展的投入上十分可观,尤其是中国的农业大学里处处能见到非洲留学生的影子,说明他们同样开始重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了。
参考资料:
《赤壁赋》
《千年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