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四川、重庆、云南多地震感比较强烈。
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截至6月18日15时56分,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人受伤。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68次。
01成都多地提前发出地震预警
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城区不少地方提前发出地震预警,城区上空响起地震波抵达倒计时,高新区60个社区启用了地震预警“大喇叭”。
“大喇叭”通过社区广播、手机、电视等多途径,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
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
02“大喇叭”是什么
成功预警本次地震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是由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包括原市县地震部门)联合建设,为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震中附近宜宾、泸州、自贡、成都等地民众通过电视、手机、专用预警终端收到预警提示。
具体的预警信息包括:大陆地震预警网为距震中51千米的宜宾市,预警时间10秒,预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千米的泸州市,预警时间18秒,预估烈度4.6度;距震中千米的自贡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4.1度;距震中千米的毕节地市,预警时间31秒,预估烈度4.0度。
地震发生时,大陆地震预警网同步向政府和应急部门、场镇、社区、学校、电视、手机和媒体等不特定公众同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达到烈度阈值的终端都发出地震预警警报或提示,没有达到烈度阈值的终端按要求不发出地震预警。
03地震预警究竟是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也就是震级)。
这可不是个简单活儿,虽然我国地震学家成功地预报了如年海城地震等少量破坏性地震,但地震预报仍然是国际地震科学没有解决的难题。
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并且地震波传播到临近震中地区的台站之后,利用无线电波跑的比地震波快得多的特征,给远离震中的地区发警报、打招呼。
04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呢?
据了解,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警报,提醒民众及时避险,让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纵波P-waves和横波S-waves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塞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
地震发生最初时,跑得快的是强度较小的纵波,速度约每秒7公里,而破坏性更大的横波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约每秒4公里)则会延后到达地表。
无论是哪种地震波,都比我们日常通信使用的电波慢得多。因此,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计算机马上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有关部门通过电视和广播等渠道发出警报。
电视地震预警是利用电视网络在电视周边,发生强震的时候,电视就能够自动地弹出几秒到几十秒的警报,以便在强震到来之前,老百姓在看电视的时候,就能够提前避险。
目前技术已经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机顶盒能够有地震预警的喇叭,在电视关着的时候,也能够自动地发出警报。
05地震预警系统全球领先
已有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自汶川余震区发展的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
值得指出的是,年5月以来,通过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权,电视地震预警已从3个县延伸到德阳市、宜宾市等10多个市州。
对此,网友表示
这样的提醒相当及时
这个地震预警网真的很厉害
关键时刻能救命!
06广东也有“地震预警神器”
据广东省地震监测中心主任黄志东表示,广东省现有各类学科观测站共个,最快6秒可以测定地震参数,参数中包含时间、地点、震级等,随后同部发布地震信息。未来还将建设个地震台站,全省将构建更加完善的地震预警台网。
在广东省地震监测中心的“地震超快速与预警系统”是广东省利用自身科研水平打造的,并且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向全国推广。它的预警速度很快,震级误差0.3到0.4之间,位置误差在十公里以内。当台站密度高,精度会提高到,误差会在两三公里以内。
这套系统也有赖于硬件的布局。年6月通过验收的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台网项目,对发生在广东省东部及其近海和珠江口外海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具备震后10秒内向珠三角地区发出预警信息的能力。
广东省地震局在全省部署个地震预警终端,这些终端分布在政府、学校和部分楼盘,但是更多是通过社会通用的终端发送给民众。“途径是手机短信等途径,我们和大型网站合作,他们在我们服务器读取信息,随时发布,发布环节是全自动的,无缝连接,一些网站的发布速度比我们还快!”黄志东说。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施启动之后,广东还将建立个地震台站,广东大部分地区将实现地震预警能力。
“我们兼具软件和硬件的实力,所以也去印尼、萨摩亚建设地震台站,很多援外项目都由广东省负责。”黄志东说。
此外广东省还承担着“国家地震速报灾备中心”的功能,这意味着省外乃至国外的地震,广东都能监测并发出预警。“如果是新疆发生地震,给我们广州预警时间,大概20秒左右。”
07科学应对地震预警
收到地震预警后,一般会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避险逃生时间,是“跑”还是“躲”?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必须是保持冷静、不要慌乱。
首先,快速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实际环境:
1.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撤离建筑物,那么就循序离开房间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带;
再者,时间充裕且自己手脚特别麻利的话,可以随手关闭家中火源和电源,以免地震导致发生火灾或燃气泄漏等次生灾害。
2.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撤离建筑物,那么谨记“就地避险,震后撤离”八个大字。
就地避险时,优先选择卫生间、储藏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坚固的桌子和床底下也是避险的好地方,千万不要忘了用手或厚靠垫、枕头等护住头颈,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防止摔倒或身体位移,等到震感过去后,再迅速撤离建筑物。
3.如果正处户外,赶紧避开楼房、立交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建筑物,特别要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以防触电。
4.如果正在驾车,应该打开双闪应急灯,缓缓刹车、安全停靠路边,然后逃生。
08海啸自救指南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6月18日21时22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发生后,相关的沿海地区可能会出现海啸。
遭遇海啸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自救?
1.如果处在海边,发现异常震动或海水突然退潮,应马上转移到高处。
2.如果在室内,只有几分钟时间供撤离至安全的地方,应立即转移至远离海岸的地方或者高处;海啸发生后,应等待至少1小时后才回家。
3.远离入海的河流或者海滩;不要触碰裸露的电线。
4.听从地方政府在广播电台等发布的安全指示。
5.不用着急去学校接孩子,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会照顾他们。
6.如果官方发布紧急通告,有海啸向你所在的区域靠近,应立即撤往安全的地方避难。
7.如果必须离家避难,应关闭水电燃气的总闸;带上重要文件、灾难应急包、急救包,并随时